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FB娱乐官方网站|首创主播互动真人游戏|重大发现!望山桥一号楚墓又有青铜宝剑出土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3:40    次浏览

1月15日上午,荆州青铜剑家族再添新丁。望山桥一号楚墓东室、西室各出土一柄青铜剑。东室出土青铜剑剑鞘完好,剑格处镶嵌有绿松石。西室出土青铜剑,完好存放于彩绘漆剑盒之中,剑鞘清晰可见。 图为:古墓发掘现场 一说青铜器,人们马上会想起越王勾践剑,想起卧薪尝胆的故事。荆州已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多达数千柄,尤以1965年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最为著名。荆州博物馆现藏有越王鹿郢剑、盲姑剑、州勾剑、不光剑四代越王剑,是全国藏有越王剑最多的博物馆。 楚国青铜器以富丽繁密为特点,具体地讲,就是在青铜器皿上铸造立体动物形象,和镂空的装饰以及细密的花纹。楚国青铜器的工艺体系,则既保持合范铸造,又发展了失蜡、铸镶、分铸、镶嵌、焊接等方法。而与楚人审美趣味关系紧密,又能够将富丽繁密的美学样式表现到极致,则主要是失蜡铸造工艺。 春秋战国之际,用失蜡工艺铸造的青铜器,迄今只见楚地出土,它意味着,公元前世纪至前5世纪,失蜡铸造技术只在长江中游流传,其中,春秋晚期的铜禁和战国早期的尊盘,是为荦荦(luò)大者,其工艺震惊世界。 先秦,一个方国的青铜铸造水平和数量,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。楚国的青铜文化,能够成就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高峰,除了充足的资源,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楚人善于学习他族的先进技术,以化成自我发展的动力。这一点,可不可以算历史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呢。小链接: 青铜剑:是佩带的手持短兵器。佩剑不但可防身,而且也代表了佩剑者的等级身份,并炫耀富有。《考工记·桃氏》记士阶层由于有上士、中士、下士的层次区别,因而佩剑的尺寸与重量亦有不同的规定,宝剑谓之“上制上士”、“中制中士”、“下制下士”,这也就是《左传·庄公十八年》所云:“各位不同,礼亦异数。” 吴王夫差剑,春秋晚期(吴王夫差在位22年,公元前495~公元前473年),通长58.3厘米,身宽5厘米,格宽5.5厘米,茎长9.4厘米。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,每一部位都有名称。剑身前端称“锋”,剑体中线凸起称“脊”,脊两侧成坡状称“从”,从外的刃称“锷”,合脊与两从为“腊”。剑把称“茎”。茎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。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“格”,格又称“卫”(璏)。茎的末端常有圆形的“首”,首又称“镡”。茎上有的有圆形的“箍”。茎上常以绳缠绕,绳称为“缑”。剑鞘也谓之“室”。短剑也称“匕首”。 越王勾践剑,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,它出土时完好如新,锋刃锐利。全剑长55.6厘米,柄长8.4厘米,剑宽4.6厘米。此剑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,内铸十一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。剑柄为圆柱体,柄上缠着丝绳并刻有三道戒箍。 剑格向外突出,正面用蓝色玻璃,背面用绿松石嵌出美丽的花纹。整个剑身满饰有菱形暗纹,在靠近剑格的地方刻有鸟篆体错金铭文“越王鸠潜(勾践),自乍(作)用剑”八字。剑主人“鸠浅”就是“卧薪尝胆”的越王勾践(约公元前520年-前465年)。考古学家称此剑为“勾践剑”。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,还是质料搭配,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。